经验总结

      许鑫梅教授在长期的医疗工作中,不断探索,治疗各种内科疾病疗效显著,尤擅长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习惯性便秘等。

      (1)在慢性胃炎方面,许鑫梅教授注重辨病与辨证治疗相结合,明察病理,用药务求精确。她认为:糜烂性胃炎治在清肝泄热,清肝是清肝之郁热,浅表性胃炎宜健脾清胃,浅表一萎缩性胃炎重在健脾与养阴,萎缩性胃炎并肠化生宜补气养阴兼清热解毒;许鑫梅教授注重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标本兼治;治疗上提出4大法则:一为益元气,降阴火;二为扶脾阳,益胃阴;三为升肝脾,降胆胃;四为善补养,慎开破。具体用药创立了消胀6法,①辛开苦降消胀:以半夏泻心汤加减,除局部用辛开苦降散结除满之品,尚注意用甘温补脾和辛温散寒之品,以切合其寒热错杂,脾虚胃热之病机。②清肝泄热消胀:常用左金丸合柴胡、黄芩、木贼、代赭石、龙胆草等,通过清泻肝热以达到通泄局部之胃热,使肝胃调和,胃气和降。③疏利肝胆消胀:对于胆汁返流性胃炎,吻合口炎常以柴胡、山桅子、黄芩、蒲公英、木贼、郁金、木香、金钱草、大黄、代赭石、龙胆草等以疏泄肝胆之气机及郁热,使胃气得以乘肝胆疏泄之力而和调。④补气活血消胀:慢性胃炎多缠绵日久,久则中土失运,气血亏虚兼气滞血癖,若此时仅着眼于局部消胀,纵收一时之效,亦难巩固,故导师常以四君子汤合丹参饮以补气养血,活血理气,使正气渐复,中土自运,则腹胀渐消。⑤养阴益胃生津:除常用的益胃汤、沙参麦冬汤之外,导师注重培补肝肾之阴以滋胃阴,如合二至丸、首乌、桂圆肉等,长服效果更佳。⑥健脾升清和胃:久病中气亏乏,脾气不升,胃虚失降者常选用补中益气汤以振奋中气,使脾能升清,胃能顺降。许鑫梅教授注重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理脾胃宜兼调心身。导师常依据一般常识及其对社会和人性的理解,对病人进行一般性的心理治疗。具体包括:①倾听:耐心听取病人对局部及全身症状和心中苦闷的倾诉,使压抑之感情得到宣泄。②理解:通过倾听与询问,视病人为朋友,将心比心,体会其痛苦与情感,并让病人感到医生对他的理解。③鼓励和保证:据用药经验及病情发展的可能性提出保证,增强病人的信心与勇气,赢得病人的配合。④商讨与指导:以平等身份要求病人与医生共同承担治疗之任务,并据病情作有的放矢的解释,善意指导其生活起居,平时习俗,处理好其与家人、邻里、同事间的关系等。

      (2)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许鑫梅教授认为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疾患。她认为:消化性溃疡的病机特点为:脾虚为本,瘀热为标。”对溃疡病治疗许教授主张健脾清热化瘀,自组健脾清热化瘀方治疗溃疡病;临床上常见溃疡病患者合并咽喉部炎症,许教授将其称之为“咽胃合病”,其发病机制主要因患者胃内的酸性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腐蚀咽喉粘膜所致一般而言。咽病性质多属于热,用药宜凉忌热;而胃病性质多属于寒,用药宜温忌寒。如果将咽病、胃病分而治之,若单用清咽药如银花、薄荷之类,则会加重胃痛;或单用温胃药如附子、干姜之类,又会加重咽痛。因此,必须把咽病、胃病合而治之。许教授在临床上喜用木蝴蝶、桔梗、牛蒡子、蝉蜕、胖大海、土牛膝、诃子、岗梅、火炭母等不刺激胃的利咽药。对于溃疡病合并咽痛,兼有外感症状者,常用小柴胡汤加减以祛邪护胃;溃疡病合并咽痛,咽部粘膜明显充血,由胃酸多反流所致者,多见于肝胃郁热证、肝郁气滞证和脾胃虚弱证型,在疏肝和胃降逆制酸治疗方药中加用上述利咽药;溃疡病合并咽痛,咽部粘膜萎缩,粘膜下血管显露,而胃酸不多者,多见于胃阴虚证,宜在养阴益胃方药中加用上述利咽药。按照咽胃合治法治疗“咽胃合病”,不仅可以加快溃疡愈合,而且能清除咽部炎症。临床上曾治疗多例咳嗽久治不愈者,经检查是由于消化性溃疡胃酸反流所致,治愈溃疡病后,咳嗽症状也随之得到缓解。大便状况也是成为反映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只有在临床实践中善于熟悉、总结治疗溃疡病的常用中药药性及对大便的影响,才能得心应手地选用既能消除病证。

      (3)在治疗习惯性便秘方面,许鑫梅教授认为:便秘分为实秘和虚秘两种,治疗方面应注重辨证用药,配伍精当。治疗方面主要健脾助运,以气为枢,以健脾助运为首要治则,方选四君子汤合枳术丸,方中重用白术达30g以上,配枳实10~12g为治;滋胃润肠,补泻相宜,导师非常重视滋阴养血润燥之法在便秘治疗中的应用。见有舌红质干乏津者,即使舌面苔厚浊粗糙,只要患者口苦咽干明显者,均予以润燥养阴滋肠之品,多取增液汤合二陈汤,对津伤血燥者也加用何首乌或夜交藤;注重日常饮食与生活调理。

      许鑫梅教授认为:(1)食物不要过于精细,更不能偏食,增加膳食中的纤维素含量,(2)摄取足够水分,每日进水量约2000毫升,每天清晨空腹饮1~2杯淡盐水或开水或蜂蜜水,均能防治便秘,(3)饮食中摄入适量植物脂肪,如香油、豆油等,(4)适当食用有助润肠的食物,如蜂蜜等,(5)可经常食用一些又防治便秘作用的药粥如芝麻粥、核桃仁粥等,(6)少吃强烈刺激性助热食物,如辣椒等调味品,忌饮酒或浓茶(7)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8)养成集中精力排便的习惯,(9)不能忽视便意,经常忽视便意或强忍不便,粪便在肠道滞留时间过久,大便干燥,从而引起或加重便秘,(10)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参加体力劳动,(11)自我腹部按摩,可促进消化道的活动,保持大便通畅。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