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生,男,广东惠来人,1950年7月出生,197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 1988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及学位指导老师、周福生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专家。全国名中医师、广东省名中医,著名脾胃病学家,中西医结合消化、肝病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后合作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早期师承中医世家陶志达教授、劳绍贤教授、许鑫梅教授和王永炎院士,颇得真传,并得到中西医结合学家王建华教授的悉心指导。早年曾先后进修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编参编学术论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已培养博士后4名,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师带徒13名。先后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七五” “八五” 攻关课题,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并获得各级奖励多项。先后研制了胃肠宁、肠炎灵、胃炎消、顺激合剂等院内制剂,以及研制了治疗脾胃消化疾病的中药新药和胃片、胃热清胶囊、消痞颗粒、六味顺激胶囊。
周福生教授从事教学、医疗、科研工作近40年,中西融汇,学验俱丰,在学术界享有很高威望。擅长内科、脾胃消化、肝胆胰、消化道肿瘤及老年性疾病等的诊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脾胃方向学科带头人。历任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全面工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内科副主任、内镜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教育部、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广东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和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评审专家,广东省医学会、广州市医学会医疗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常务理事、中医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市白云区第十三、十四届人大常委。
先后获得各级奖励多项:如“以负荷唾液淀粉酶活性变化作为观察脾虚的指标”获广东省高教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83年),“和胃片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广东省高教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脾虚证辨证论治规律研究”获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一等奖(1999年),“胃炎消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0年),“中药康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疏肝健脾安神和胃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综合疗效评价及应用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和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2008年),发明专利1项。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工作者。2003年、2007年、2009年、2010年分别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及科技管理工作者荣誉称号。2002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新南方优秀教师奖,2010、2012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博士后合作教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