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某某,男,65岁。患腰腿痛十年,CT诊断为腰4、腰5椎间盘突出症。两年前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摘除术”,术后,疼痛有缓解。但近一年来,疼痛复发,左下肢无力。查:腰背部肌肉僵硬,L4、L5棘突左侧旁开2公分处压痛,并向左下肢放射。左侧环跳、居髎、承扶、殷门、风市、委中、承山、绝骨、昆仑穴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左侧50度(阳性),右侧80度,直腿抬高加强试验左侧阳性,右侧阴性。左侧膝反射减弱,左大腿见轻度肌肉萎缩。舌质暗,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治疗方法包括电针、火罐、耳压、中药。(1),电针:取穴:肾俞、大肠俞、腰部阿是穴、臀上皮神经点(髂嵴最高点内侧2~3公分处)、居髎、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风市、膝阳关、阳陵泉、承山、昆仑、绝骨。针刺:腰臀部采用舒张进针法,下肢采用飞针进针法,提插捻转针柄,得气后,行平补平泻。再用G6805电针机,用疏密波,留针一小时。(2),火罐:出针后,在腰骶部、臀部、下肢后外侧涂以万花油,并在这些部位走罐,直至局部有紫红色斑点为止。然后在上述穴位处留罐10分钟。(3),耳压:取穴:神门、坐骨神经、心、肝、肾、脑。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并嘱患者自己按压,每天三次,每次至耳部发热为度。(4),中药:半枫荷15克、云苓15克、威灵仙15克、田七(打)15克、川厚朴12克、丹参15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蒲黄10克、肉桂(焗)6克、生姜6克(自备)。每日一剂,加水三碗,煮成一碗,分服。
张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要与腰椎间盘突出相鉴别,虽是一字之差,但里面大有乾坤。“症”就是指症状,身体不舒服,有病才需要看医生。在社会上,有很多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但大多数人没有症状。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也是反复发作性的疼痛,而不是持续性的疼痛。这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与神经根受刺激有关,包括直接刺激和间接刺激。直接刺激是指椎间盘的直接压迫,这一类需要手术治疗或正骨手法复位。间接刺激是指病人因外感风寒、久居湿地、过度疲劳(包括房事过度)等诱因,导致神经根与椎间盘之间产生无菌性炎症,炎性水肿刺激神经根而发病。这一类病人占80%以上,可以用针灸、按摩、理疗、中药来治疗。梁某某曾经做过“腰椎间盘突出症”摘除术,一年后又复发,主要原因是:一,还可能有其他的腰椎间盘突出的存在;二,可能存在神经根管的狭窄;三,手术后,腰椎的力学结构发生改变,代偿性的骨质增生,再一次刺激神经根而发病。由于病人的病情时间长,中医的辨证论治此症为虚实夹杂,久痛入络。所以,在临床上,针刺用平补平泻法,以防“补得太过而留邪,泻得太过而伤正”。电针疏密波有止痛效果好的特点。对于顽症,要逐渐增加留针时间,本病人留针一小时也是逐渐增加的。俗语云“针灸拔罐,不好去一半”。临床上常将针灸、拔火罐结合起来应用。推罐法一般应自内而外,自上而下,单向操作,类似于刮痧法。推罐结合留罐有较好的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耳穴的选穴思路是,椎间盘的病变属中医伤筋的范畴,椎间盘病变或退变后又导致脊椎骨的稳定性下降。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既伤筋又伤骨的病症。肝主筋,肾主骨,选耳穴肝区、肾区可以调节肝、肾二脏的功能。疼痛的感觉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因素有关,有的人耐痛能力强,有的人耐痛能力差,中医认为,心藏神,脑为元神之府。与人的神志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取耳穴心区、脑区、神门,意在安神定志,镇静止痛,提高患者的痛域。若是女性病人多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当加用内分泌区。取耳穴坐骨神经区,属于对症选穴,法国的rojior医生首先发现坐骨神经区对治疗坐骨神经痛又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