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三:小儿多动症
发布时间: 2014年07月22日

患者:姓名:梁某   性别:男    年龄:8岁   
初诊时间:2000年3月12日
主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半年
    其母代述:老师反映患儿近半年来经常在课堂上东张西望、小动作不断,有时甚至随便走动。父母开始以为小孩顽皮,并未在意,但后来诸症越来越重,遂在广州市儿童医院求治,诊断为小儿多动症。家属因担心西药会给小孩智力和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故前来请求用针灸治疗。症见: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伴有疲倦,嗜睡,既往头颅CT及脑电图未见异常。查体:精神状态尚可,面白,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病名:中医诊断:掉眩;西医诊断:小儿多动症。
证名:肝肾亏虚
治则治法:调神安动,补益肝肾
取穴:头面部之素髎、四神聪、神庭、印堂、率谷、玉枕;合谷、太冲、外关、劳宫、足三里,头面部采用飞针进针法,头部穴位接上电针,选用密波,留针30分钟;针后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取心、肝、肾、神门、皮质下、脑干、内分泌,左右耳交替,一星期2次。
治疗效果:
    治疗10次后,患者各种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治疗12次,诸症消失,临床治愈。
按语:
    张老认为小儿多动症发于髓之海—脑,为本虚标实之证,因阴阳失调所致,与肾、心、肝、脾关系密切,肝肾尤为重要。张老认为治疗脑病多以调神为先,脑为元神所居。故治疗小儿多动症应调和阴阳以调神安动。脑藏五脏六腑上注之精气,总统诸神,脑为“六神之主”,是意识、智能的居所。因此,张老认为对本病治疗应以安神定志为治疗大法,调神以安动。张老总结出以头针为主,结合体针,配合梅花针叩打、耳穴贴压综合治疗小儿多动症的方法。张老治疗小儿多动症主穴为百会、风府、四神聪、神庭、率谷、印堂、素髎等。根据症状配穴,注意力不集中者配本神、内关、神门;行为表现活动过多者配大椎、噫嘻穴、心俞;情绪不稳、烦躁甚者配太冲、合谷、劳宫。

医院首页 | 联系我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广州数园网络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粤ICP备1306029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