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诚教授,男,1938年12月生,广东省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导师,中医内科学心血管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的专家。
总结赵立诚教授的成才之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大要素:
1、幼承庭训,家师引路
赵老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市,其祖父是当地很有名望的老中医,母亲是妇产科医生。赵老自幼即受家庭良好学风之熏陶,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及《千家诗》等启蒙读物已烂熟胸中,并会背诵,自小打下的深厚人文基础,让赵教授通晓人文,构筑了以后学医的通途。同时赵老更耳濡目染长辈们治病救人、除疾起疴的情景,加上家人邻里对祖父事迹的宣传教导,让赵老从小对医学特别是中医药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并立志要成为良医,并在家人的引导下很早就接触了《汤头歌括》、《药性赋》、《医学三字经》等中医入门书籍,培养了浓厚的专业兴趣。
2、考入高校,刻苦入门
赵老不忘悬壶济世理想,于1958年以优秀成绩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广州中医学院是国家首批成立的四所高等中医药学府之一,当年授课的老师汇集了众多的南方名医,赵老在此接受了良好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全面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的理论。六年的本科学习,他不忘初心,刻苦努力,如饥似渴地汲取中医药的知识,他遍览群书、虚心求教、勤学善问,认真学习老师独特的思维方法,不断总结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日后成长奠定了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因为表现优秀,赵老1964年毕业后顺利留校任内科教研室教师和第一附属医院医生,正式展开了自己的中医之路。
3、师承名医,助力提高
赵老早年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在邓老学术理论总结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幸侍诊在旁,得到邓老悉心指导,在邓老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下,赵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在临床上深得邓老真传,这让赵老在中医成才之路上有一个很好的起点,并且在持续的努力下攀登上中医学的高峰,成为名医。
4、教学相长,桃李满园
赵老治学严谨,学风正派,热心中医教育事业,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13名,博士研究生9名,越南博士研究生1名;培养的学生均成为各单位的技术骨干力量,培养的越南研究生范武庆博士现为越南国家卫生部传统医药司司长,为中越两国的友谊和中医药事业推广发挥很好的作用。而赵老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更注重自己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的系统整理,不断提高,他常说指导学生对自己也是一个重要的促进提高的好机会。
5、德艺双馨,注重修养
赵老从医数十年,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是广东省名中医,但同时他十分强调医德的重要,认为仁心才能更好驾驭仁术,才能把精力真正投入到医学的钻研上。赵老低调沉潜,淡泊名利。他推崇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他认为:医学博大精深,是至精至微之术,而人体疾病复杂多变,因此非全身心投入而不能窥其奥妙,其心不正、其心不静必不能成才。“以德统才方为良医。”他推崇吴鞠通的话:“天下万事,莫不成于才,莫不统于德。无才故不足以成德,无德以统才 ,则才为跋扈之才,实足以败,断无可成。”而赵教授正是因为有良好的医德,严谨的治学态度,踏踏实实地从事医学研究、临床实践和教书育人,才最终成为受人爱戴称颂的名医。
6、博闻强记,擅于总结
除了以上的因素外,赵老天赋异禀,博闻强记,记忆力很好,同时他心思细密,很擅于联系总结,不拘门户,博采众长,这也让他在医学的学习上更快捷高效。“学问之道,宜从大处着眼,经验的积累,则宜从小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正是因为他的聪明勤奋,同时悟性又高,擅于总结,他才会在中医学之峰上攀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