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庄礼兴教授在针灸临床实践中十分重视精神情志因素,尤其对于神志类疾病,通过针刺调治患者的精神情志才能调动人体气血,以达到治疗目的。《类经•针刺类》曰:“医必以神,乃见无形,病必以神,血气乃行,故针以治神为首务。”导师及其课题组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将调理精神情志的优选穴位搭配组合为固定的穴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加减,施以特定针刺补泻手法,可广泛应用于神志类疾病,取穴精简,疗效确切,是为调神针法。
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发生于卒中后,表现为除卒中症状以外的一系列以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综合征,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为情志类疾病,因脑神失养,神失所藏,故当从神论治。导师治疗本病时突出“神”的主导地位,采用调神针法,取四神针、智三针、印堂、神门、三阴交,同时配合电针刺激及临证加减来调节患者神志功能,使达到从神导气,气行郁止之效。同时,导师在调神针法的临床运用中,强调“得气”与“行气”的必要性,认为人身之气是人身之神的外在体现,正所谓“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施针时,通常捏住针柄快速进针,进针后稍加捻转提插即可得气,所针穴位周围皮肤很快泛红;另外,强调配合电针的重要性,诸多研究表明,头部针刺加电可影响脑电波,加强或抑制大脑内部放电以及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对脑部调神穴位进行电流刺激可以促进头部气血循环达到治疗目的。
(贺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