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教授谈成才要素
按:庄礼兴教授自幼学医,继世代医学之源,承诸针灸名家之长,博学多思,融会贯通,继承完善“靳三针”、改良穴位埋线方法、首创调神针法,自成一派。从医近四十载,临床经验丰富,针药并用,疗效显著。
我自小学医,在父亲的指导下,少走了许多弯路,现将我的治学从医方法略述于此,与各位有志者共勉:
(1)医者之心:为医,要具备恒心、仁心和赤诚之心。医之一道,性命相关,任重道远,欲做良医,必戒玩乐,节嗜好,数十年如一日,专研医技,是为恒心。医者,当苦百姓之所苦,重人命,轻资财,“凡大医治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是为仁心。学医之初,要做好精神心理上的准备,才能不半途而废。为医,不要做独行侠,要与同行交流有无,要向师长请教,与师友交流时,要心怀赤诚之心,忌虚伪、相轻。无此三心而为医,徒为祸人间。
(2)善记:学中医注重经验传承,读经典、背经典是基本功。背书要趁早,《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伤寒论》条文,《内经》的重点段落等,都应当熟记于心。只有在充分记忆的基础上,临证才能得心应手。
(3)博学:学术没有门户之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切要以治病为本,只要对病人有利,都要拿来解决病人的痛苦。一方面,中医西医都要重视;另一方面,中医是诞生在古代文化的大环境中的,平时的阅读要兼顾儒学、易学书籍,开拓视野,灵活权变。博览中医古籍,具有较高的古文水平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吃透字里行间的精华,采纳各家学说之长处,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4) 精读:中医的经典著作,例如《内经》重点篇章 和《伤寒论》等,要精读, 对读音、字义、上下文、条文的排列组合都要深入揣摩,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才能体会其中真义。
(5)深思:要始终将思考贯穿到整个临床和治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思,思而不解,还要多问。学和记,如果不经过加工,就好比米下了锅,却没有加热,永远无法交融成为属于自己独特的经验,临证仍是无法得心应手。
(6)名师:学医不可闭门造车, 成医之路是不能缺少名师指点的。我自小有父亲领路,涉迹医林后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平台,与许多名师结缘,我研究生的四位导师,司徒玲教授、靳瑞教授、张家维教授和杨文辉教授都是医术与医德并重的名医,工作期间,老师的指导和同行的交流,都会给我很多启发,让我的从医之路越走越清晰。
以上成才要素与诸位共勉,望大家殊途同归,都能成为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良医!
(宋翠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