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礼兴教授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市一个世代业医的家庭,至庄礼兴教授已为第五代从医。世代经营药店“中和堂”,并在药店中诊病,该药店目前已被列为当地医疗教育文化遗产。庄礼兴教授自幼即受家庭良好学风的熏陶,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抄方背书,学习《汤头歌诀》、《雷公药性赋》等中医入门书籍 ,同时耳濡目染父兄看病、药店里中药炮制和各类膏丹丸散的制作过程,加之父亲看病时对前来学医的弟子的说教,使其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下了扎实的医学基础。
庄礼兴教授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读中学,当时中学文化课并不多,但却有学习针灸、中草药和上山采药的机会,使庄礼兴教授学习了许多岭南特色药材及民间验方,至今庄教授在临床仍遵循古人孙思邈所强调“知药知针,固是良医”的思想,推崇针药并用,且擅于使用南药及各式制剂,如对痹证、痿症患者常使用千斤拔、牛大力、鸡血藤等岭南特色药材,对慢性病患者使用膏方、丸散等制剂便于长期服用调理,还常使用外洗方配合治疗手足麻木、关节疼痛等。
中学毕业后,庄礼兴教授已有一定医学基础,因此被安排到农村合作医疗站当医生。当时由于社会经济落后,医疗条件极差,药物和医疗人员都相当缺乏,肺结核和各类传染病在农村大面积肆虐,治疗肺结核的链霉素、异烟肼等药物都是限量供应。因医疗人员的缺乏,庄礼兴教授身兼多职,掌握了各种注射、伤口缝合、外科换药、中药炮制加工等技术,同时也学会了很多内外妇儿各科急性病和常见病的处理方法,为全面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积累了可贵的初步经验。目睹身边人遭受疾病的折磨及医疗条件极度不足,庄礼兴教授立志必须继续学习以提高自身医学水平。
1978年庄礼兴教授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广州中医学院是国家首批成立的四所高等中医药学府之一,拥有众多名医组成的师资团队,如邓铁涛教授、罗元恺教授等,庄教授十分珍惜如此珍贵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医药知识。本科毕业后,庄礼兴教授以优秀成绩留校在针灸系经络腧穴教研室,并在一附院针灸科担任医生。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针灸专业方面的水平,1987年庄礼兴教授放弃了已经留校的工作,考取针灸专业研究生,也因此有幸近身跟随司徒铃、靳瑞、张家维、杨文辉等导师学习。
司徒铃教授,广东省名中医,原广州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究主任,临床上精于针刺补泻手法;取穴精良,敢于用针刺方法治疗急重症;强调运用灸法。庄礼兴教授在读研究生期间,在杨文辉等前辈的带领下,跟随司徒铃教授研究团队,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针刺补泻手法的研究课题,对针刺提插、捻转、徐疾、三才补泻等手法进行量化(包括针刺深度、操作频率等),并通过生理、生化、放免等指标进行各种补泻手法效应和机理的研究,也跟随司徒铃教授应用针灸进行急救,如对脑出血昏迷病人行针刺促醒等。跟师期间总结司徒铃教授学术经验,并发表《岭南名家司徒铃针灸经验总结》等多篇文章。现临床上仍传承司徒铃教授补泻手法、针灸并用等经验,如针刺时注重得气行气,擅用捻转提插补泻,并强调运用灸法,对岭南灸法有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创新,临床上擅用百会压灸治疗颈性眩晕、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麦粒灸治疗痉挛性偏瘫,同时结合现代技术,带领针灸科病房推广使用艾灸仪行督脉灸等特色灸法。
靳瑞教授,全国首批500名中医药师带徒学术经验传承专家,庄礼兴教授跟随其学习靳三针疗法多年,并在后来主持了国家“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系统地对靳老的学术思想和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进行了研究。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创新,新增五组穴位(手挛三针、足挛三针、腕三针、踝三针、开三针),并不断推广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病,在全国各医院验证该方案并成为规范化操作进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临床路径。负责全国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靳三针疗法传承工作室,系统总结了靳三针疗法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在香港、辽宁等全国10个省市成立靳三针疗法流派传承工作室二级工作站,主编出版了《靳瑞学术思想及靳三针疗法临床经验》,使靳三针疗法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
此外,庄礼兴教授还跟随杨文辉教授学习头部CT定位围针治疗脑梗塞、痴呆,跟随张家维教授学习埋线治疗癫痫、皮肤针治疗斑秃、挑针治疗不育症等,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项目研究穴位埋线对癫痫的控制效果,并发表相关文章多篇。
在多位针灸大师的悉心教导下,庄礼兴教授如鱼得水,博采众长,在继承各位针灸大师的学术精髓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创立了“调神针法”。庄礼兴教授多年临床实践发现,在现代心理-社会-医学生物模式影响下,更应重视心身同治。临床上,情绪神志方面疾病常会引发患者一系列的躯体症状,而部分慢性躯体疾病又会导致患者出现情绪神志的改变。故对于此类患者,庄礼兴教授遵循《内经》中“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的原则,继承发展靳老靳三针疗法的治神思想及司徒铃教授的捻转提插补泻手法,形成一套学术传承脉络清晰,组穴和操作方法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治疗情志病为主的调神针法,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