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我院党委会第一议题进行了专题学习,结合自身工作谈体会,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大家表示,作为大学附属医院和临床医学院院院合一的单位,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备受鼓舞,特别是对中医药的发展充满信心,接下来医院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临床医学院,抓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新时代“铁杆中医”。
部分党委委员发言内容摘录
李 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作为中医药工作者,我们要自觉肩负起中医药守正创新和传承发展工作,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专家和专家团队在治病救人、立德树人、科研育人的重要作用,培养新时代“铁杆中医”,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将中医药融入守护人民健康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章遐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特别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习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我们抓好思政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当前要按照“三进入”的要求,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突出教材系统更新、教案动态充实、讲义及时跟进,把好教材编写关、课堂讲授关、头脑检验关,切实把“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实现有机结合,引导广大学生自觉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主动投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践,听党话、跟党走。
林丽珠:中共十九大代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代表,充分显示了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医疗事业、教育事业的重视,让我们备受鼓舞:首先,习总书记强调始终坚持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新冠疫情期间公立医院发挥了主体作用;第二,习总书记强调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我们一定要继承好、发展好、传承好;第三,在教育方面,作为一名从事中医药教育的教师,“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是对我们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力指导,“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为培养新时代中医人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建设健康中国,我们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保障人民健康不懈努力。
李赛美:党委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伤寒教研室主任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重要讲话,感受颇深,最主要的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关于中国教育体系和课程建设要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本人担任国家本科规划教材《伤寒论讲义》第4版主编,将中医抗疫方案中经典担当写入了教材绪论;参与救治广东首例新冠危重症成功脱机患者的鲜活案例,以微视频形式收入数字版教材中;新教材还增入了医圣张仲景“寻求古训,博采众方”等思政元素。新学期开学第一讲,本人分享中医抗疫心路,同时诠释关于灾难、生命、爱国的真实内涵。第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经典是中医学之根和魂,也是中医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本人主编全国首版师承教材《伤寒论》,从策划到名家学术建树、学术流派梳理中,感受颇深。作为伤寒论课程主讲者,将肩赋更重要的使命,要把中医经典和精华传承好、运用好、推广好。中医药不仅在古代、在现代不可缺位,在未来护佑人类健康必将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