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在广中医一附院救治下,护士姐姐和城管大哥烈日跪地抢救的路人已脱离危险
在连日接力抢救下,6月23日在广州火车站地铁站D2出口附近天桥时突发晕厥李姓患者,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救治下已脱离危险。李姓患者的儿子也已赶到广州,在听闻父亲是众人帮助下脱离危险后,感谢所有挽救父亲生命的好心人。
现场1
接受“跪地急救”的李姓患者,当天从河南开封到达广州,他从火车站出来并行走到广州火车站地铁站D2出口附近天桥时突发晕厥。此时,同样刚从火车站出站,欲前往省汽车站转搭长途汽车的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医院ICU护士张雯恰好路过现场,看到李姓患者晕倒在地,马上进行急救。正在附近执勤的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街道城管执法队协管员莫贤超和另一名辅警,听到呼救声后,也加入急救行列。
现场2
之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0救护车赶到,急诊科江其龙医生和谢璇护士、梁若丽护士接手“跪地急救”,为李姓男子开放气道、电击除颤、建立静脉通道等,经抢救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心跳,随后120团队合力将患者抬上救护车。
据谢璇护士介绍:11:46分左右到达现场,看见患者没有意识,没有自主呼吸,无法触及大动脉搏动,马上为其心肺复苏,给予电击除颤,建立静脉通道。经上述抢救后,约12:10分,患者苏醒,心律转为窦性,神志也转清,查心电图未排急性心梗可能,随即马上转送回医院。12:25回到医院。在救护车回程路上,我们紧急联系医院抢救室做好重病人交接准备,并通知介入小组提前到达抢救室协助抢救。
现场3
据心血管科一区主任李荣介绍:因为患者心脏骤停,首先怀疑是心梗。被送到医院后,医院胸痛中心马上开启急救绿色通道,紧急进行急诊冠脉造影术。经过造影检查,发现患者冠状动脉血管通畅没有血栓,基本排除心梗可能。经医生事后问诊,患者自述有心肌病史。经医生会诊,考虑患者为心肌病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脏骤停。在一系列的治疗后,患者的情况逐渐好转,转入心血管科CCU病房继续治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吴伟教授介绍,李姓患者的脱险,是众人“跪地急救”和医院专业抢救一环扣一环的结果。如果当时没有紧急的心肺复苏、按压维持心脑的基本灌注,可能病人一下子就性命不保。他建议,市民在日常体检中,需排查潜在的心血管病;并希望市民们能够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必要时可对在公共场所陷入危险的人进行生命拯救;人流较多的公共场所,建议装配自动体外除颤器,方便具有一定急救常识的市民能够马上用上拯救生命,为后续治疗争取机会;同时建议相关部门能建立社会兼职的复苏救护技术员队伍,应对不时之需。
知多D:三类人群是夏季心梗高危人群
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人群,肥胖、吸烟、高龄、早发猝死家族史等的人群,特别是既往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是心梗的高危人群。
2.夏季气温炎热,新陈代谢旺盛,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喜食冷饮,贪凉,由此可能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
3.既往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的青年人,工作压力大、熬夜、交感张力高的人群,也易发生心肌梗死。
现场抢救 心肺复苏要规范
一旦发生心脏骤停,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威胁,数秒钟内患者会出现意识丧失,60秒钟就会呼吸停止,4分钟就会出现脑细胞死亡,超过10分钟被抢救存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当有人突然倒下,目击者立即识别,并在“黄金4分钟”内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是成功救命的关键。
1.心跳骤停判断 把握“三停”
识别倒地患者是否发生心跳骤停的关键点主要是“三停”,即意识停止、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2.立刻呼叫120,尽快开始心肺复苏
进行心肺复苏主要分为三步骤,既胸部按压-保持气道通畅-人工呼吸。
3.心肺复苏知识点
位置:患者胸骨下半部,即两乳头连线中点。
姿势:用左手掌跟紧贴患者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
按压:用上身力量连续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骨下陷5~6 cm,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
此外,做心肺复苏前,应该同时呼叫周围人帮忙找附近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大多数成人突发非创伤性心跳骤停的原因是心室纤颤,电除颤是救治心室纤颤最为有效的方法。AED能够自动识别可除颤心律。如果做心肺复苏的过程中找到AED,立即使用A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