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火热开贴!广中医一附院做足防护引导
7月6日早上,2020年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冬病夏治”暨三伏灸系列活动正式开启,活动开幕仪式由我院林丽珠副院长主持。
三伏天灸是在天灸疗法的基础上依据“冬病夏治”及“春夏养阳”的中医理论,在夏季三伏天时,采用中药贴敷于穴位,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寒邪,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本次活动共分5天次举行,除三伏天灸以外,还推出“岭南灸法”“岭南火针”“岭南膏方”等中医特色疗法,以及健康讲座和膏方义诊活动,为广大群众的健康护航。
往年天灸开贴,现场都是人山人海,有广州街坊笑称“热闹过趁墟”。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很多人更重视养生保健,不少街坊想趁着三伏天“冬病夏治”的好机时去敷贴。然而,贴敷现场竟然看上去比较“冷清”,没了以往的热闹景象。
其实,现场很多就诊者在我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正保持距离有序地等待在贴敷区外面。为保证就诊人员的安全防控工作,我院不遗余力,通过多种方式保障安全:一方面加强导医人员的巡查力度,对就诊者进行仔细的健康排查,另一方面通过院内扩音器语音播放和人员疏导,保持就诊人员之间的安全距离;同时还在院内显眼位置张贴标识和摆放水牌,提供明确的安全就诊指引。
据我院门诊办主任汪朝晖介绍,今天早上街坊们的热情超出预想,今早已经临时增派贴天灸的医生,并增加人手进行人流疏导。
本次是三伏天灸的伏前灸,我院“岭南灸法”“岭南火针”“岭南膏方”等中医特色疗法都悉数登场。现场还举办了健康讲座和膏方义诊活动,并向就诊市民派发“防感凉茶”。
特色疗法介绍
天灸,也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三伏天灸是在天灸疗法的基础上依据“冬病夏治”及“春夏养阳”的中医理论,在夏季三伏天时,采用中药贴敷于穴位,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寒邪,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岭南灸法源于晋代名家葛洪之妻,广东女名医——鲍姑,采用广州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顽固疾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集聚司徒铃、靳瑞、张家维、赖新生、庄礼兴等多位全国著名针灸学家的治法,汲古推新,创立多种特色灸法,形成岭南灸法。“温阳灸”是一种特色的岭南灸法,可用于体虚感冒、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疾患、慢性疲劳综合症等慢性虚损性疾病。
岭南火针是一种将特殊针具烧红,迅速刺入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并迅速退出,以治疗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法,具有“温、通、补”功效,可治疗内、外、妇、儿、骨、五官科等多种疾病,尤其在皮肤科、儿科、骨科治疗上有显著优势。岭南火针疗法入选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我院林国华教授入选为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三伏天灸安排
2020年7月6日(周一) 伏前灸
2020年7月16日(周四) 初伏灸
2020年7月26日(周日) 中伏灸
2020年8月5日(周三) 加强灸
2020年8月15日(周六) 末伏灸
适合人群
1.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体虚容易感冒、新冠肺炎康复等呼吸系统疾病;
2.胃痛、腹泻腹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
3.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痛症。
不适合人群
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内脏疾病及肿瘤患者;
2.孕妇、正处经期且月经量多者,血证、新近外感发热和阴虚发热等发热患者;
3.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
另外,由于婴幼儿皮肤较细嫩,容易灼伤皮肤,建议三岁以下婴儿慎行天灸治疗,但个别婴幼儿因病情需要行天灸治疗者,建议贴药时间为半小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