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载育人路,俯首耕耘影像情——我院邱士军教授喜获“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9月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庆祝2021年教师节暨表彰优秀教师大会。会上,我院影像科主任邱士军教授获“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荣誉加身而不忘初心,邱士军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还要继续努力”。但从事医学影像工作31年来的坚持与奉献足以证明他的努力,也带动着身边的同事和学生变得更加优秀。
潜心:教书育人
邱士军教授认为,“师者当为师,亦当为范”。他注重以身作则,每天早到晚归,但乐此不疲。他与学生一起读片,激励学生不断学习,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他都坚持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为在读硕士、博士学生开设小课堂,务求提升学生知识储备水平;他强调“强临床,高素质”,强化医疗、教学、科研协同发展,注重因材施教,为学生营造出自由宽松而又严谨务实的浓厚学习氛围。
扎根:学科建设
2014年,邱士军教授作为引进人才来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我刚来时,学校还没有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影像学本科人才的社会需求非常大,所以在学校、学院的支持下,我与科室的同事们一起着手建设学校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回忆起当初作为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开荒牛”的奋斗经历,邱士军教授感慨良多。
他紧紧把握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方向,构建“能力导向、中西医结合、多元协同”的医学影像学人才培养模式。从教研室组建到专业教材编写,从理论课程体系到实践教学内容,邱士军教授倾注了大量心血,学校影像学教研室也因此得以迅速组建, 2017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届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学生顺利入校学习,为学校临床医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注入了高能“助推剂”。
深耕:科研创新
邱士军教授先后主持了国家级课题7项(含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省市部级课题9项,在研经费达655万元,发表论文153篇,授权及实审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8项,主编及参编教专著16部。近年来,作为构建广州市重点实验室的核心骨干,他带领团队日夜兼程,披荆斩棘,紧跟医学前沿,抓住社会所需,致力于中枢神经系统影像的研究,取得了202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1)、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1)等多项重大奖项。
2019年邱士军教授带领团队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立项(资助经费248万元),在项目研究的最初阶段,科研组遇到了病例数不足的“拦路虎”,研究陷入困境,无法按计划推进。面对这一难题,团队成员束手无策,心里不禁打起了退堂鼓,得知这一情况后,邱士军教授鼓励大家团结协作、迎难而上,他带领团队成员连续多日深入到临床科室进行细致的交流沟通,取得了临床科室的支持,构建了有效的合作关系,最终突破了这一难题,为研究的顺利开展扫清了障碍。
邱士军教授说自己将扎根影像理论教学第一线,持续为“促进中西医结合、基础临床融合”“培养医学影像后备人才”贡献自己的光和热。这就是邱士军——一名教师、一名共产党员,为国家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甘于奉献、努力拼搏的情怀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