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行中华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研修班
《周易》到底是一本讲什么的书?我们该如何阅读?怎么去读懂它?如何让它与时俱进,为我们现代生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1月11日下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华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研修班拉开帷幕,医院特聘专家、国学大家张其成教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易经、启迪智慧。医院领导班子、全体中层干部共150多人参加了学习,其余人员通过网络直播参加学习。
“群经之首、大道之原,‘易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推天道以明人事,尽人事以顺天道。”在11、12日两天的讲座中,张其成教授围绕《易经》文化地位、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五行与八卦河洛、六十四卦的次序、乾卦与坤卦以及太极与企业文化等6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易经》的智慧。
张其成指出,在世界文化史上,《易经》是世界四大元典之一,对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和中国化佛教都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易经是由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共同组成的书,见证了人与自然的沟通,感悟。从上古时期,人们就注意到自然和人的关系密不可分。人只有顺应自然,才可能够适应自然,适应了自然才能更好地去改造自然。我们的先辈善于总结经验,并把这种经验通过易经的符号与文字系统传承下来,让更多人去感悟累积的智慧。比如伏羲曾经作八卦,神农炎帝和轩辕黄帝分别作了《连山易》和《归藏易》,周文王作了六十四卦等等,将人与自然的感悟和智慧,通过归纳和总结,作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便构成了易经的雏形。
张其成指出,人与自然的沟通之中,人们发现自然、世界都是有规律可循。相生相克,相辅相成,进行着一种循环和平衡,所以人们总结出了先天八卦的自然取象。乾为天,兑为泽,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坤为地。以此来总结万物的震动、流通、润泽、喜悦、储藏等等。人们将这些自然的现象流变称之为“道”。这些道包含着否极泰来,物极必反,也包含着损益盈虚,革故迎新。

张其成指出,《易经》蕴含“宇宙周期变化的大规律、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人生为人谋事的大智慧”,《易经》里面的智慧包含着一代一代古哲先贤总结出来的经验,已经锤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对这个时代极具指导价值。他将《易经》里面的卦象与当下人们的生活一一对应,将卦爻词重新注解,让易经以时载道,来指导当下的工作与生活,指导单位的文化建设。
举行中华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研修班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践行“传承创新、精诚至善”院训、推动传统文化与医院高质量发展相融合的举措。开展“现场讲座和网络授课相结合”的系列培训,旨在不断强化全院上下对经典的传承,提升医院师生员工的文化素养,提升行政管理干部的管理智慧,加强岭南中医药文化与学术思想的汇聚和传播,推动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岭南中医药特色的大型现代化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