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天灸 扶正防疫
天灸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依据“天人相应”、“冬病夏治”及“春夏养阳”的中医理论,利用炎热气候使人体得到天阳协助,同时促进药物温阳利气的疏通作用,将精选药物研成细末,用醋、酒、蛋清或姜汁等调成糊状,或将中药熬成膏剂,直接贴敷于穴位,通过腧穴经络影响,从而达到祛除寒邪,补充正气,调节脏腑,增加体质的功效,达到“未病先防”、“己病防变”的作用。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内经》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其宗旨是人体必须顺应自然,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这个根本规律。三九天顺应“秋冬养阴”的法则,顺应收藏之气以养阴。保持阴平阳秘,调和阴阳是最好的养生方法。阳气固密于外,阴气才能内守,三九天时应温煦体表之阳,才能收藏体内之阴,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三九天自古被视为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一年中,冬至这天白昼最短,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地面得到太阳热量最少,天气越来越冷,而所谓三九,是从冬至的次日算起,冬至为“一九”的第一天,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第三个九天叫“三九”。寒冬的三九天灸,即在三九天进行施灸。三九天灸作为传统天灸的一种,属于中医传统灸法中非火热灸,又名自灸、冷灸,也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
三九灸与炎夏的三伏灸,前者法于“秋冬养阴”,后者法于“春夏养阳”,三九灸可以加强和巩固三伏灸的疗效,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一阴一阳相互配合,阴阳互根互化,舒经活络,调节脏腑,充分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能够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其疗效相得益彰。
庚子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神州大地,疫情蔓延全球。广东地区历经 2003 年“非典”疫情,以中医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成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当年创下了“零转院、零感染、零死亡”的佳绩。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中重视中医药治疗作用,主张中西医结合,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中“疫病”范畴,因感疫毒而发病,疫毒之气从口鼻而入,疫气相传,致使疫病流行。邪客膜原,侵犯肺卫,化热壅肺,肺气郁闭,甚则肺闭喘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邪气乃天地恶毒疫气,致病力强,传变极快,非六淫所能比拟,故增强人体正气以预防新冠肺炎的感染至关重要。天灸疗法通过不同治疗手段刺激穴位,激发经气,升举阳气,扶正祛邪,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以抵御疫毒的功效。新冠肺炎患者初愈后,易出现气短、乏力、纳差等肺脾气虚证表现。此时患者邪去正虚,极有可能再感邪气,故在此时应进行中医康复干预。我院举行天灸贴敷能扶正散寒,通经活络、升阳固脱、调护肺脾肾等,对尚未感受邪气的易感人群,已感人群治愈后康复都是较好中医防治方法。
我院针灸科传承多位名老中医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在每年“三伏”、“三九”之时,选取经过临床反复实践并经过精心选取的地道药材,采用我院独特药物配方开展天灸贴药疗法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顽疾,临床疗效显著。并经过二十多年天灸疗法的临床实践及研究,以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因人制宜”、“辨证贴药”,为指导,通过对配方、剂型等改革创新,形成了岭南特色天灸疗法,并不断拓展天灸疗法疾病谱,不仅对传统的过敏性疾病如哮喘、鼻炎等疗效显著,而且对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泄等;痛证如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等疾病,同样疗效显著。
【三九天灸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体虚容易感冒、肺系疾病康复等;
★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腹泄腹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消化不良)等;
★痛证: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
★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等虚寒型妇科疾病等。
【贴药流程】:微信预约三伏天灸门诊挂号(免费)➡️医生开具天灸处方➡️收费处交费➡️贴药
【三九天灸时间】 当天上午8:00-11:30,下午14:30-17:00
引九灸:2021年12月12日(周日)
一九灸:2021年12月21日(周二)
二九灸:2021年12月30日(周四)
三九灸:2022年01月08日(周六)
加强灸:2022年01月17日(周一)
【三九天灸地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大楼(2号楼)五楼针灸门诊。
【温馨提示】免挂号费,预约号当天有效,本院2号楼五楼针灸门诊均设专人开治疗单,开治疗单交费后即可进行贴药。
【咨询电话】020-36591302 020-36598714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