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物变形谨防黄斑变性

视物变形谨防黄斑变性

视物变形谨防黄斑变性

2019-5-6老人报6版


 
指导专家

俞晓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记者 殷鑫  通讯员 锁卓琪

 

看东西眼睛发矇?家里窗户竟然变形?这很可能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出的信号。60多岁的王大爷(化名)视力非常好,双眼1.0,但最近发现自己看东西变形,而且感觉光线变暗,于是前往医院眼科就诊,经检查被确诊为黄斑变性。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俞晓艺教授介绍,黄斑变性是一种慢性眼病,它能引起中心视力的急剧下降,而中心视力是日常活动所必需的,如阅读、看手机、识别面部特征和驾驶等。幸运的是,王大爷因为观察仔细,治疗及时,所以术后视力未受损害。


黄斑变性如同“眼部肿瘤”

很多人以为黄斑是一个疾病,但其实黄斑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结构,位于眼底中央,却决定着眼睛能否看到东西,其地位如同心脏之于人体。所谓黄斑变性,其实就是黄斑区出现退行性病变。俞晓艺表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分干性与湿性,干性黄斑病变多为慢性病变,随着年龄增大逐渐出现,对视力损害较小,通常只要定期检查眼底,多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湿性黄斑病变则较为危急,多伴眼底出血,病程发展较快,症状较为严重,不及时治疗很可能致盲。俞晓艺指出,湿性黄斑变性与眼底新生血管有着密切关联,新生血管会不停繁殖,侵犯视网膜的正常组织,从而造成不可逆的视损害,治疗难度高,其性质与肿瘤类似,所以我们将之戏称为“不会转移的眼部肿瘤”。

俞晓艺提醒,干性黄斑病变有一定几率转变为湿性黄斑病变,所以每年接受眼底照相检查必不可少。


45岁以后小心视物变形

俞晓艺指出,湿性黄斑病变进展较为迅速,不少患者在就医时视力已受到严重损害,即使治疗能够挽回一部分残余视力,但也只是亡羊补牢。

湿性黄斑病变与年龄有密切关联,以往人到六七十岁,才开始出现黄斑病变,但是现在却有年轻化趋势,有些人四五十岁就可能出现。临床研究证实,45岁后即属于湿性黄斑病变的高危人群,所以建议45岁以后人群一定要留心视力的变化,如出现中心视野缺损、扭曲变形、变暗、视力有明显下降,应立即就医。专家提醒,不少人在出现视物异常时,以为是白内障或青光眼所致,以为拖一拖没关系,殊不知拖一时悔终身。

那么,出现症状后应该做哪些检查呢?俞晓艺指出,患者去到医院后通常会接受眼底照相检查,通常如果有黄斑变性,眼底照相就可发现踪迹,但需确诊仍需借助眼部造影检查或血流OCT检查。


注药手术挽救残余视力

俞晓艺指出,在过去,黄斑变性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导致很多患者最终失明,但是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已找到治疗黄斑变性的有效方法,即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或康柏西普),一般情况下患者需每个月去往正规医院注射一针,连续三个月,后根据复发情况进行补充注射。俞晓艺补充,由于眼部的特殊结构,注射上述药物需在手术下进行。

除上述药物外,患者还可服用活血化瘀作用的中成药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如祛瘀精明丸等,或营养神经的药物,也对眼部恢复有益。俞晓艺指出,虽然还没有明确证据证实,但是服用叶黄素或多吃富含叶黄素的食物,也对黄斑病变的恢复有益。


温馨提醒

戴墨镜预防黄斑变性

俞晓艺指出,虽然黄斑变性的发病原因仍不明确,但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年龄(45岁以上)、紫外线照射、吸烟、营养摄入过甚、高血压等代谢类疾病等。专家建议,人们预防黄斑变性,不妨出门戴墨镜,减轻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戒烟、控制基础疾病等。专家格外提醒,如果一只眼睛已发生黄斑病性,应谨防另一只眼存在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