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双重引导下实用神经阻滞培训班》在我院举办

2016年5月27日,我院麻醉科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双重引导下实用神经阻滞培训班》。培训班吸引了湖南、海南和广东的各大医院20多位麻醉医生参与。我院作为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区域麻醉培训中心》华南地区两家医院之一、广州市唯一一家,为此次学习班提出了“让区域神经阻滞可视化,让神经阻滞操作精准化”的理念,实现区域神经阻滞的精准麻醉。应用超声技术对神经及毗邻结构进行可视化,使用神经刺激器对靶神经进行精确定位,对区域神经阻滞更加精准,操作更加容易、安全,术中患者更舒适,术后患者恢复更快。
可视化技术在麻醉临床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是未来精准麻醉的发展趋势,已常规用于血管的置管、各种神经阻滞、气道管理、疼痛治疗、气胸和肺水肿的判断等。其中应用超声可视化技术和(或)神经刺激器进行精确内定位技术前景广阔,特别是对于骨科手术、危重病人的平衡麻醉及术后镇痛等方面的应用得到国内外麻醉医生的认可。然而,超声技术以及神经刺激器的使用往往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熟悉技术要点与技巧,掌握相关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等。因此,此次学习班我院麻醉科采用五步法进行培训:熟解剖;看演示;练模型;找手感和见真章。
培训班当天,我科在手术室共安排了六组区域神经阻滞的演示:小儿臂丛神经阻滞,腹横筋膜神经阻滞,腰、骶丛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让学员们对超声技术和(或)神经刺激器应用在区域神经阻滞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随后,我科精心安排学员们学习了可视化区域神经阻滞相关的理论知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薛张刚教授分享了复旦大学区域神经阻滞的经验,我院麻醉科主任马武华教授就《外周神经损伤及防治》做讲座,黎玉辉副教授、蔡诚毅副教授、黎峰讲师分别讲授了超声引导和(或)复合神经刺激器对下肢、腰丛和臂丛神经阻滞相关要点,国内外现状,可视化技术的优缺点。会后,学员们也分享了可视化区域神经阻滞的体会,并提出问题和专家、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起共学习,同进步。此次学习班还准备了神经血管模拟器供学员演练,模拟器的演练对于初学者或者经验缺乏的操作者来说是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的熟悉超声技术的方法。这不仅能对学员认识和理解超声技术有帮助,而且对在超声技术下显现穿刺针全长的要领,判断针尖的位置等提供了练习的平台。其次,学员还可以在真人模特身上进行超声显像。通过在模特身上使用超声技术,进一步让学员找到“手感”。为了弥补学员无法在患者身上操作的遗憾,我们让创新性的让学员在动物身上进行神经阻滞的演练。
借此次学习班希望能加深和加强麻醉医师对可视化技术的认识和学习,让精准的区域神经阻滞得到普及,造福更多患者,同时感谢骨科等各个兄弟科室提供的帮助,通过举办培训班,我科许多年轻老师担当了演示老师和培训任务的重任,“教学相长”,通过学习班的举办极大地促进了年轻医生的成长,增强了年轻医生的自信心。
 

                                                              麻醉科岑晴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