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2017
【喜讯】我院肿瘤中心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来源:
广州中医药
8月17日,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卫生计生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的批示并讲话。会议表彰了全国卫生计生系统“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劳动模范。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获得“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据悉,本次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由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共同组织,旨在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发卫生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会上,19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251个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698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和58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受到了表彰。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发言。全国卫生计生系统有关人员700余人参加大会。
【图1】肿瘤中心集体照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肿瘤中心创立于1987年,今年恰逢建科30周年,是我国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中医肿瘤医教研基地之一。现拥有4个病区(病床189张),1个肿瘤教研室,1个肿瘤实验室,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同行业前三甲。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全国中医肿瘤重点专科组长单位,全国中医肿瘤重点专科肝癌协作分组组长单位,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点、博士点,中医、中西医博士后流动站,国家药品临床试验(GCP)基地,中华慈善总会赠药指定单位。现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等8个专委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
【图2】2017年,周岱翰教授获评第三届“国医大师”
【图3】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林丽珠教授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习近平主席表彰
1、初心怎敢忘,医路日益精
周岱翰教授献身中医肿瘤医教研工作半个世纪,是现代中医肿瘤学科的主要奠基者和领头人之一,是中医肿瘤学教育的先行者、现代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的开创者。70年代组建广州中医学院肿瘤研究室及门诊,1987年创建肿瘤科,倡导“带瘤生存”理念。90年代初期,林丽珠教授等在全国率先提出将生存质量的评价引入到中医肿瘤疗效评价中,制订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图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视察肿瘤中心
建科30年摸爬滚打,肿瘤中心逐步创出了一条西为中用,中西结合挑战癌症的新路:益气除痰法——治疗肺癌,保肝抑瘤法——治疗肝癌,祛瘀解毒法——治疗肠癌……肿瘤中心事业从一片空白到如今发展成为拥有189张床位,在全国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称得上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临床重点专科。
作为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肝癌协作分组组长单位,牵头制订了全国肝癌中医诊疗方案及中医临床路径,均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通过,并在全国推广应用。负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鼻咽癌、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订项目。近三年,肿瘤中心专科年门诊量超5万,住院率均超100%,年收治患者逾6千人次,三大病种(肺癌、肝癌、肠癌)病种收治率超60%,60%以上为外地患者。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同行前列,处于核心地位。
2、“敢为天下先”,探索中医肿瘤教育之路
2005年在全国中医药院校率先开办中医肿瘤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主编出版第一本本科教材《中医肿瘤学》,为中医肿瘤人才培养进行新的探索。2008年,成为中医肿瘤学博士点。201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中医肿瘤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3年由周岱翰教授倡导并成立“肿瘤方向·卓越班”顺利开班,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抗癌事业中,再次为肿瘤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中心主编《中医治肿瘤理论及验案》、《肿瘤中西医治疗学》、《中医肿瘤学》、《临床中医肿瘤学》、《现代中医肿瘤学》、《中医肿瘤食疗学》等10余部专著。
3、创建科研型肿瘤中心,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肿瘤中心积极开展恶性肿瘤的中医基础及临床研究,以肺癌、肝癌、肠癌为重点研究病种。作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利用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契机,广泛开展各项基础及临床研究,2012年-2016年期间,肿瘤中心中标课题48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26项,科研经费超1300万元。在各级医学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215篇,其中SCI收录10篇。作为国家临床药物试验研究基地,积极开展多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承担GCP项目20余项,其中,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3项,并在国家CFDA的GCP基地复核检查获好评。
肿瘤中心林丽珠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重点临床学科带头人,带领肿瘤中心积极与美国罗格斯大学、西悉尼大学、阿德莱德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国际学术合作和交流,形成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孙玲玲等三位博士作为公派访问学者,在美国、澳大利亚开展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基础研究。
4、学术影响力,辐射海内外
肿瘤中心拥有周岱翰、林丽珠等一批全国著名肿瘤专家,先后主持了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十余项,研制出莲花片、鹤蟾片、清金得生片等系列抗肿瘤中成药。2017年,周岱翰教授获评第三届“国医大师”。
肿瘤中心现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委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等8个学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连续12年主办国家级高研班。
【图5】2016年,世中联癌症姑息治疗专委员成立,十国500余名参会代表共聚一堂
近几年中心非常重视国际学术交流,数百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的学者先后来穗访问、交流与探讨。中心周岱翰、林丽珠等教授也受到多国的邀请,赴美国、南非、澳大利亚、越南、泰国等国访问、授课以及交流。2014年11月,林丽珠教授登上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讲台,就“中医肿瘤临床试验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主旨发言,受中外同行好评。
5、党代会上积极呼吁,“大力发展中医药”
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林丽珠教授2015年5月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习近平总书记表彰。2017年5月26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穗召开,广东省十二届党代表林丽珠教授积极呼吁,“大力发展中医药”;同时,大会选举产生了70名广东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林丽珠教授光荣入选,她也是省内中医药界唯一一名当选者。
6、探索创新服务形式,回报社会基层
除了医教研综合实力全国首屈一指,肿瘤中心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选派多名中青年专家赴地市中医院挂职援建肿瘤科,开展“中医优势病种(肺癌)突破项目”,协助省内兄弟医院提高肺癌中西医诊治水平。肿瘤中心积极探索与构建人文病房,成立了公益性组织肿瘤患者康复俱乐部,现已开展六期活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也落户该中心。该中心组织的医学生志愿团队,至今累计服务4000多小时,广受患者家属好评。
本次获此殊荣,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是荣誉激励,也是责任鞭策。未来,肿瘤中心将继续聚焦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复杂、疑难、危重病,为癌症患者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附:中心荣誉(部分)
周岱翰教授获评第三届“国医大师”、第八批“南粤楷模”
林丽珠教授当选中共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广东省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获评广东省名中医
【2016年】
周岱翰、林丽珠教授获首届“南粤最美中医”称号,
林丽珠教授任副主编的《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获国际发明奖(德国纽伦堡)
【2015年】
肿瘤中心荣获博鳌论坛“中国百佳最具影响力的肿瘤医疗服务机构”
林丽珠教授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林丽珠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广东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林丽珠教授荣获博鳌论坛“2015中国肿瘤防治杰出科技工作者”
【2014年】
林丽珠教授获首届邓铁涛中医医学奖
【2012年】
《中华生存治疗量表的研制及其应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周岱翰教授获广东省名中医,林丽珠教授获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南粤女职工建功立业女能手
【2010年】
《中医药提高肺癌疗效和生存期的系列研究》获教育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医药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治疗和延长生存期的研究》获广东省科技奖励二等奖
供稿︱肿瘤中心